在《真空科学》教科书、培训课程和代代相传的智慧中,我们均被告知“所有真空连接都应尽可能既短又宽”。但是,如果我们不这样做,会发生什么情况呢?不合规的后果又是什么?
在真空术语中,两点之间的流导率 C 等于抽气量 Q(流经组件)除以组件前后的压降 (ΔP),其中 Pup 是系统的上游压力,Pdown 是下游压力:
此处 S 是真空系统中任何点的抽速。
气体流动机制可以分为不同的流态:连续流(分子间碰撞是主导行为)、分子流(分子与内壁之间碰撞是主导行为)以及这两种流态之间的过渡流。
这一点在下图中进行了说明(适用于 293K 的空气),图中绘制了 1 米长管道在不同直径和压力下的流导率,对于长管道,流导率是 1/长度的函数。
1 米长管道的流导率
对于分子流,流导率与压力无关(此处 < 约 0.01 mbar);对于连续流,流导率与压力(此处 > 约 1 mbar)呈线性关系;过渡流则是极压依赖关系的“混合态”。
我们可以通过观看几个例子来说明。
适用于抽吸 293K 的空气
1. 泵进口 2. 前级管道进口
我们可以看到,在较高的压力下(管道流导率最高时),它对净抽速没有影响。但百分比差异在压力 < 10 mbar(50% 损失)时变得更明显,然后仅在系统的极限压力下(净抽速为零时)才会变得忽略不计。
留下您的联系信息以下载完整的应用说明。